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,教你3个训练方法
“儿子老师让我带他去做检查,说他多动症!我真的,不知道要怎么办了!”
当这位妈妈跟我说起这件事儿的时候,声音都哽咽了。
相信每位父母,在听到老师说“你的孩子可能脑子有毛病”的时候,都无法淡定。我甚至还曾经听过,有老师逼着父母给孩子吃药的事……
其实,在小学阶段,男孩子上课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,是个挺普遍的现象。这跟他们大脑的生理结构,有很大的关系。
男孩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?
通过观察男孩与女孩的大脑磁共振图像,脑科学家们发现,男孩的大脑胼胝体普遍要更薄。而胼胝体是大脑中联结左右脑的重要结构,是左右脑信息互通的高速公路,这个结构越厚,高速公路上能跑的“信息”就越多、越快。
而一项针对ADHD(注意力障碍)的大脑磁共振研究恰恰表明,胼胝体薄和注意力障碍之间,存在强相关性。
这可能解释了,为什么在临床上,ADHD的男女比例高达4:1,也就是说男孩患有ADHD的比例,是女孩的4倍!
显然,因为大脑结构的差异,小男孩的注意力天生要比女孩弱一些,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天生更容易走神,更容易把橡皮抠成渣,更容易被老师投诉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”。
如果说“胼胝体更薄”是男孩先天的硬伤,难以改变;另一个可能导致ADHD的因素,就更像是“教育的结果”。
这个因素跟孩子大脑中的神经递质“多巴胺”和“去甲肾上腺素”代谢障碍有关,目前一些治疗ADHD的药物,就是从调整这两种神经递质入手的。
而这两种神经递质都与“情绪”和“压力”密切相关:轻微压力、兴奋感、小紧张能够提高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,进而导致人们的专注度更高;然而在睡眠不足、压力过大(慢性压力)之下,前额皮质会充满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,导致系统“掉线”,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。
长期的高压力水平,不但影响专注力,还会因为过高的皮质醇水平,杀死海马体中的细胞,导致记忆力的下降。
恶性循环
一开始,男孩子因为自己的生理特点,天生就更容易“走神”。而这样的情况,随着孩子渐渐长大,大脑正常的发展,也会渐渐得到解决。
可是,我们太在意“注意力”的问题了,每天耳提面命地提醒孩子,作业一有问题就是“你上课注意力又不集中吧?”,更不用说老师如果再一投诉,立即就是对孩子一顿训斥,甚至打骂。
有些家长虽然面对孩子尽可能保持平静,可是表情中却不断地流露出内心的焦虑,唉声叹气,带着孩子四处求医,这一切都不断的把孩子放在压力之中。
遗憾的是,孩子越是处于紧张、痛苦、自责、愧疚等等负面情绪中,就越没办法集中注意力,甚至表现出所谓的“多动症”、记忆力下降,无法完成学业。
这也是为什么,很多孩子参加了各种专注力的训练,甚至吃药,可是注意力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,因为导致他们出现专注力问题的根源从来都没有得到解决,反而越来越严重,陷入恶性循环。
原理讲完了,下面说说该怎么办。
当老师频繁投诉
首先,当老师频繁投诉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,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做出自己的判断。
比如孩子在玩的时候,特别是绘画、搭积木、做手工、阅读、做运动、做游戏(不包括电子游戏)的时候,是否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?
其次,孩子在课堂上的行为,是否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,特别是影响了其他的小朋友?孩子的成绩是否大受影响?
如果孩子的情况与同龄小朋友相比,确实差距较大,那么去做进一步诊断,是必要的。
但无论诊断的结果如何,无论孩子是否真的是ADHD,咱们的教育方式,都需要做出改变。